一、堅持走品牌化道路
中國家具業的發展曾經主要依賴出口,而出口方面主要是 OEM(來樣加工),搞ODM(自行設計生產)的很少,OBM(自 主品牌)則更少。近年來,歐美經濟持續低迷,中國家具業出口受到 很大影響,大量企業轉入內銷市場,再由于2011年國內房地產的調 控政策的頒布、實施,導致商品房銷售量減小,家具行業競爭更加激 烈。但中國家具市場的潛力依然巨大,家具企業應該抓住機會加強渠 道和品牌建設,深耕國內市場。
值得注意的是,在近十年來中國家具出口飛速增長同時,家具 進口也呈高增長態勢。以美國為例,在2003年的時候,中國大陸就 已經是美國家具的十大進口國之一。雖然有進有出但是價值卻大不相 同,達芬奇家居所代理的歐美名牌家具其價格動輒百十萬,是同類國 內家具的數十倍甚至上百倍,而其中差別主要就是歸咎于品牌。品牌 帶來的溢價不可小覷。
何謂品牌?營銷大師菲利普·科特勒博士解釋認為,“品牌是一種名稱、術語、標記、符號、圖案或是他們的互相結合,用以讓某個消費者識別產品或服務,并使之于競爭對手的產品或服務相區別。”簡單講,對于家具企業而言,建立強大的品牌可以使消費者記住和信賴你并對你的產品忠誠,同時品牌可以帶來附加值,使企業有更高利潤。
回看國內,中國家具出口多年位居世界第一,質量、工藝水平 也在持續進步,但是國內家具企業很少做市場研究,少有系統品牌定 位和營銷行為,不善于建立起家具企業文化和塑造企業形象,建立起 自己品牌的家具企業屈指可數,因此無論是在出口還是內銷都不利于 市場競爭。
中國家具業是一個充分競爭的行業,行業分散度高,很少有企 業能有超過1%的國內市場份額,也無領導型品牌,這意味著大家都 有機會,而隨著內銷市場的不斷擴大和消費升級,這給那些擁有品牌 的家具企業創造了更大空間。
所以,國產家具要有信心,要能耐得住寂寞,在設計和品牌營 銷上下功夫,這樣才有可能做出偉大的中國品牌。
二、標間標注規范、材質標識清晰
在達芬奇事件中,上海工商局向達芬奇下達的處罰決定中第二 條即是“標簽標注不規范”,對所經銷商品標簽中“主要用料”一 欄,籠統標注為“木”“金屬+布”等,美國品牌產地標注為“美國 品牌、全球采購”。而達芬奇的導購員也宣稱其意大利家具為全實木 制造,時候被證明是樹脂材料但符合歐洲的標準。材質標注不清晰的 問題在家具行業中并非個別現象,但是這并非不能解決。
材質問題一直是家具消費投訴的熱點。家具由多個部位組成, 不同的部位所用材料也并不相同,但很多家具企業在產品材質的標注 上不夠細致,家銷售員在向消費者介紹時也往往過于籠統,甚至故意 混淆,誤導消費者,最后引起售后糾紛,甚至引發不必要的公共關系 危機。筆者認為,之所以會出現以上問題,主要恐怕還是企業對消費 者的知情權不夠重視,對消費者缺乏尊重。而隨著消費者維權意識的 覺醒,消費者將會更積極展開維權行動,不尊重消費者權益的企業必 將會遭到消費者的拋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