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領導班子換屆以來,先后召開了政治、經濟、農業等相關工作會議,為接下來十年的工作內容做了良好的鋪墊,也為接下來的工作內容定下明確基調。我們不難從中推測出社會各方面在未來幾年將會發生的改變,每個人心中也因此形成了屬于自己的構想圖案。作為家居行業的從業人士,筆者也是滿心期許,相信寒冬過后將會迎來“末日”后的行業新藍圖。
拉動內需 刺激家居行業消費
在全球經濟尚未擺脫蕭條的情況下,拉動內需消費依然是我國經濟想要穩健發展的重要舉措。有數據表明,我國居民消費占GDP比重呈逐年下降趨勢,其中最直接原因也是大家最感同身受的,居民收入水平受到極大遏制,讓消費者在辛苦掙錢的同時不得不捂緊錢袋過日子,以努力降低物價上漲所帶來的殺傷力。
在12月14日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明確指出,明年要著力擴大內需特別是消費需求。要合理增加城鄉居民特別是低收入群眾收入。拓寬和開發消費領域,促進居民文化、旅游、健身、養老、家政等服務消費。
家居文化被明確列入拉動內需消費的目標行業可謂是少有,這給家居行業的商家打上了一針強心劑,也讓他們在家居產品生產鏈條和銷售鏈條歷經慘淡格局后,感受到了久違的希望。加之家具以舊換新,家電低耗補貼等政策的繼續實施,無疑對未來幾年家居行業的發展提供了更多政策上的支持和保障。
新型城鎮化 家居業發展新契機
剛剛結束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內容強調,要加大統籌城鄉發展力度,其中“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的表述令人關注。中央黨校經濟研究室副主任周天勇認為,當前我國城鎮化水平為51%多,但由于農民“市民化”政策的滯后,致使我國城鎮化水平比發達國家低20%至25%。
數據顯示,我國已有2.5億農民工,然而他們中的相當一部分還沒有在城鎮站住腳,缺乏穩定的就業和固定的居所。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副理事長李兵弟認為,農民“市民化”將有利于逐步實現農民工在勞動報酬、子女就學、公共衛生、住房租購以及社會保障等方面享有與當地城鎮居民同等的權益。
在此情境下,近日被廣泛關注的“新型城鎮化”政策的提出顯得尤為可貴,隨著三四線城市就業機會的增多,醫療,教育等社會福利水平的不斷提高,城鄉差距逐漸縮小,城鎮居民對自身居住環境的要求不斷提高,將對家居行業帶來不可小視的推動作用。讓居民在有房可住的情況下更多的考慮提高居室環境的問題。
房產調控 關聯行業從中獲利
國家統計局12月19日發布的房地產數據顯示,11月份,全國主要的54個城市,新建住宅簽約均出現了明顯上漲,合計簽約套數達到了293863套,超過了之前成交量最多的7月份6%,而環比10月份上漲幅度更是達到了18.2%。
北京中原地產研究總監張大偉認為,“2013年或將出臺新的樓市政策,但對全國房地產市場的平穩運行,應該不會產生大的影響。”推動城鎮化建設,著力于縮小城鄉差距,如此一來不但可以緩解一二線城市居民的住房壓力,同時還可以充分挖掘城鎮、市郊等區域的發展潛力和消費潛力。
在房地產前景被一致看好的情況下,家居業作為房產的關聯行業,當然也有望在市場挖掘過程中分一杯羹,從局部經濟發展之初起培養家居行業客戶群,伴隨居民經濟水平和文化品位的提高,將家居文化融入到當地居民日常生活當中,借此為行業長遠發展打下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