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預見,產業集群將成為行業發展的主流,從而促使產業的工業化、集約化、配套化和區域品牌化得以實現。而另一方面,產業集聚地的自然形成與區域品牌的有意聚焦,使得目前的家具產業逐漸由企業的競爭發展為區域的競爭——至少,區域內部保留了聚合的共性與發展的特色,而對外,在各區域影響力擴張的同時又保持著某種神秘感。于是,在某個產業集聚區的企業內廣泛存在的某些潛意識或是潛規則就成了產業情報擁有價值,但少有人廣而告之。
在過去的10年,是中國家具從起步到快速發展的黃金期:家具生產企業數量不斷增加;家具生產技術大幅提升;家具標準、質量和環境管理體系的國際認證工作有了很大進展;家具展覽會不斷擴大。而家具產業集群、特色區域的形成和家具銷售市場的高速發展則成為中國家具行業目前最顯著的發展成果和現狀。
由此,我們看到,在這樣的形勢之下,普通的、公開的、單向的大眾傳播模式并不完全適合于產業集群傳播了。
而另一方面,Web2.0這一交互式媒體技術的發展,使企業和企業之間,消費者和消費者之間,企業和消費者之間的關系更加透明更加緊密。
在這一新形勢下,我們需要思考什么樣的傳播新戰略更適合目前產業集群的發展,并強有力地支持企業獲得更大更持續的效益。
家具產業集群發展迅速
園區界限越來越清晰
以珠三角、環渤海、長三角、四川、北方為主的4大板塊逐漸形成了生產、銷售等產業配套的基地;隨著產業轉移的加速,內陸家具集散地規模加大;包括遼寧、吉林、河北、湖北、四川、陜西、廣西、云南在內的家具產業園建設正在加推。三點因素交互作用,有力地促進了我國家具行業的產業集聚,以家具園區為有形區隔的產業集群正在形成,而其區域界限也越來越明顯。
產業集群傳播小環境形成
分裂傳統大眾傳播模式
產業集聚形成有四個必要條件:需求要素、資源要素、相關配套產業、同行業結構以及競爭的狀況。同時,它還必須具備如下幾個充分條件:一是政府的政策引導和支持體系;二是合理科學的規劃園區,不同企業形成專業性合作分工,形成生產、物流、商貿和園區社會一體化的園區產;三是園區生產性服務業的配套,搭建公共平臺。
因此,在不同的家具產業集群最終將形成兩大特點:一是目標取向的共同性,也即共同的利益、關心和興趣點。這也就使得不同的產業集群形成了不同的區域共性,比如在四川區域其特點為板式為主,以營銷為優勢,以二三級市場為主打;在深圳是以軟體為主,以設計為優勢,以外銷及一級市場為主打。二是具有以“我們”意識為代表的主體共同性,我們常常會聽到“我們四川企業”、“我們深圳家具”這樣的極具歸屬感的討論,這兩個特征的形成意味著集群內已經具有了一定的信息互動機制和確保群體一致性的保障機制。
產業的集聚必將產生新型的工業群或工業區(Manufacturingclusterordistrict)。這種工業群(區)的特點之一,就是擁有較完整的產業鏈。家具是一種最終產品,它的產業鏈包括上游產業如木材加工業、人造板業、皮革業、紡織品業、金屬制品業等,配套產業有膠粘劑業、涂料業、五金業、裝飾材料業等。因此,如何與上游產業、配套產業合作,甚至利用經濟地理優勢,把這些相關產業在可能的條件下進行整合,是一個值得注意的問題。